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,這一年《流浪地球》上映,走出影院,人們更深刻地意識到,太陽正在守護著人類家園:這個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,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的巨大恒星,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熱量賦予地球以生機。
而在現實中,人們也在利用太陽能改善生活。如今,漢能發明的漢瓦、漢墻等產品正在引領中國率先進入萬物發電時代。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曾表示,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能量源,僅一小時輻射到地球的能量,就足夠全人類使用一年。
歷經10年的埋頭苦干,漢能正在用領先全球的薄膜技術譜寫中國清潔能源的未來。
嘲諷中前行 屹立太陽之巔
2009年,被外界認為是漢能的轉型升級之年,李河君宣布漢能將進軍薄膜太陽能領域。他拿出了一百億美元、幾乎全部身家,投身薄膜太陽能行業,帶領漢能征服太陽。
彼時,外人還未能猜透李河君的想法,也看不到他對未來的規劃,其身邊盡是嘲諷者的聲音。
李河君和漢能孤獨地在眾人的嘲笑中前行,他們埋頭苦干,用行動代替言語。
也許正是大部分人想不到也不認同,覺得完全不可能,才是漢能顛覆行業的第一步。
2012至2014年間,先后收購了Solibro、MiaSolé、Global Solar Energy、Alta Devices等四家擁有領先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海外公司,通過消化整合和自主創新,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銅銦鎵硒(CIGS)和砷化鎵(GaAs)技術,占領了薄膜太陽能產業的技術制高點。
漢能用技術砸通了企業成長的捷徑。
2014年,漢能榮獲麻省理工學院《科技創業》評選的“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”,成為當時國內能源領域唯一的上榜企業。
而今,漢能總部有一面近50米長的專利墻,上面密密麻麻鑲滿了木質牌匾,每塊中間都嵌有一張A4尺寸大小的專利證書。
“憑著目前我們的技術,未來5-10年漢能在全球是沒有對手的?!崩詈泳H為自豪。如今,漢能全球累計專利已超過10100件,2018年平均每天申請專利超30件。在北京,其一個月申請的專利數一度占到總量的40%。
從最開始被眾人嘲諷,到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無可爭辯的領導者,漢能一路前行,風雨兼程。
深思遠慮 引領萬物發電時代
2019年1月8日,漢能推出全新品牌口號“讓萬物發電”,展示了漢能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基礎,賦能萬物發電屬性的顛覆性產品。
產品中,漢瓦兼具美觀與高效發電性能于一體的新型發電瓦,將全球領先的柔性薄膜太陽能芯片與屋面瓦融為一體,可全面替代各類傳統屋面瓦。
漢墻是全球首套具備系統化集成、全價值鏈綠色解決方案的“發電墻”,采用了玻璃基銅銦鎵硒芯片,轉化光能為電能,讓建筑自主發電。
除此之外,漢路、漢紙、漢傘等薄膜太陽能的產品也讓人眼前一亮。
“讓萬物發電”新時代中,薄膜太陽能就是人造葉綠素,借助薄膜太陽能技術,萬物都有了創造能量的可能,能源將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
李河君判斷,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,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就是光伏革命,而光伏革命的核心就是薄膜太陽能?!?/span>
由漢能引領萬物發電時代并不意外。早在漢能選擇太陽能賽道的時候,就已經預見了當前的場景。
2009年,漢能宣布進軍太陽能領域,彼時,太陽能分為晶硅太陽能和薄膜太陽能,相比技術相對成熟的晶硅光伏產業,薄膜發電仍處于試水階段,不受資本青睞。
但李河君卻看到了薄膜太陽能輕、薄、柔的特點,認為它的未來應用場景必將超過晶硅。
自打漢能薄膜發電起步,李河君便賦予了它顛覆的基因。
最近,漢能集團憑借著獨特的薄膜太陽能芯片技術,吸引了眾多海外的合作者。波音公司曾與漢能簽署協議,用薄膜芯片打造太陽能無人機;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國際空間站測試中,將薄膜太陽能發電裝置搭載在衛星展翼上,為衛星提供電力能源;奧迪與漢能合作,利用薄膜芯片合力研發太陽能全景新能源車頂。
未來,李河君的目標是進一步普及移動能源產業,讓漢能引領新一次能源革命。
|